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关于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8-08-10 来源:南阳市人大 阅读次数: 【字体:

  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南阳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8工作要点安排,8月8日至9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其昌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市人大代表,通过实地查看、现场听取汇报、座谈会等形式对南阳理工学院(河南省工业微生物资源与发酵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南阳市京德啤酒设备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项目)、乐凯华光(河南省印刷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阳师院(河南省伏牛山昆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我国唯一一家专业从事防爆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视察组认为,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两轮两翼”战略,强化政策,优化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先后出台了《南阳市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清单》《南阳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南阳市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平台建设,特别是对企业或个人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再创新项目和技术,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等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有效增强了科技创新氛围,激发了全社会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政策导向。

  (二)平台建设不断完善。

  我市通过科技奖励、争取省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百项科技创新项目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围绕我市支柱产业,持续加大研发机构建设投入,加大对重点行业、专业领域的科技攻关和服务,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创新要素的作用,为我市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据科技部门统计,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6家、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省院士工作站1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9个,建成市重点实验室83个、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6个,基本上实现了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同时,为了提升科技综合服务能力,适时创建了南阳科技大市场,并成功运行。据科技部门统计,在与西安科技大市场紧密合作后,至目前,已引进科技服务机构20多家,累计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培训300多场次,转移转化和推广科技成果57项。同时还成功举办了“南阳市校地合作暨科技成果发布交易会(春季)”,发布科技成果285项,对接科技项目14项,签约项目12项,合同金额4.95亿元,科技服务平台作用发挥显著。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市政府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示范、放大作用,不断激发企业科技驱动发展意识,加大科技投入比重,集中发力,重点攻关,科技创新成效突出。如:天冠集团“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我市生物质能源产业累计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其中科技支撑计划5项,“863”计划4项,“973”计划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9项,国家授权专利48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南阳防研所“河南省电气防爆安全重点实验室”近年来累计投资研发费用3.4亿元,形成防爆消防智能产业链;南阳师院“河南省伏牛山昆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阳理工“河南省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通过承担一批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科技攻关计划,提升了我市农业、中医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据科技部门统计,2017年全市科研平台共投入科研经费20多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支持1900万元),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50多项,共有1.1万余科研人员参加科技研发和试验攻关活动,新培育专业技术人员700多名,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260多个,申请专利16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780件,授权专利1250件,其中发明专利356件,转移转化科技成果300多项,新增销售收入287亿元、利润42亿元。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视察组认为,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与建设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在资金方面,对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的资金扶持明显不足。

  (二)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尤其是行业领军人才缺乏,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不多,层级也较低,对建设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乏力。

  (三)企业作为创新主体,部分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

  三、相关建议

  当前,正值我市加快建设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关键阶段,市政府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尽快释放科技创新新红利,为南阳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配套措施,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要进一步提升思想站位,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贯彻落实好国家、省有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政策,围绕南阳建设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九大专项”发展计划,统筹谋划,重点突破,不断完善配套措施,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加大资金投入,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增强科技资金投入的准确性和实效性,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要积极探索设立科技基金,围绕具有南阳特色和优势的新兴产业进行精准投入,并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子基金,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要强化人才强市战略,实施好“诸葛英才计划”,落实好《南阳市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引进、奖励机制,不断壮大全市科技人才队伍,使在外人才回乡发展,“靶向引才”助力发展。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当前与京津冀合作重大历史机遇,在加大对本地研发机构支持力度的同时,努力引进一批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国家“985”、“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大学等单位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实现共享发展。

  (四)发挥主体作用,为创新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要围绕“两轮两翼”战略和九大专项,突出重点,精准施策,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合作环境,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研发机构,联合科技攻关,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科技大市场作用,促进科技创新平台与企业、市场有效衔接,加快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运行机制。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让成果转化和市场需求高效互动,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版权所有:南阳市人大常委会      备案号:豫ICP备19026864号    

本站所有图片、信息均为南阳市人大常委会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