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人大代表这四年
文/王小功
又是一年深秋时节。转眼间,我当选为方城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已经4年了。从最初的激动兴奋,到现在的执着坚守;从感到光荣骄傲,到深知责任重大,4年的人大代表经历,对我是考验,更是锤炼。这4年,既有付出的心酸,又有收获的喜悦。
夜深人静,我把支离破碎的工作片段一一拾起,细细品味着其中的酸甜苦辣。人大代表,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会一直扛下去,这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记得刚刚当选时,县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一再提醒,人大代表是一种职务,不是一个荣誉。尽管如此,内心还是按捺不住激动和兴奋。想到在百余万人口的大县,成为300多名人大代表的一员,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平静。
但是,当真正履职的时候,才知道事情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原本以为就是开开会、听报告、举举手、投投票,哪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岗位。真正面对人民群众的时候,由于自己的本领不足而引起的思想恐慌,让我感到尴尬无比。我深知,要想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人大代表,唯有好学善思。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学习,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履职水平,多出一份力,多尽一份责。
镇里有几位连任多年的老人大代表,他们既有深厚的人大代表工作功底,又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是我身边宝贵的“活字典”和“工具书”,也是我学习人大工作知识的重要渠道。几位老代表对我给予厚望,只要我找他们请教,他们都毫不保留。慢慢地,我知道了地方组织法、监督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就是代表履职的“尚方宝剑”,我明白了“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等专业名词,我懂得了人大代表的权力和义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对自己的所学所见进行认真思考。当好一名人大代表不容易,方法多种多样,思路各有千秋,群众才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才是最好的课堂。最终,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当代表一定要生活在群众中间,接地气、零距离、无间隙。
我工作的古庄店镇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紧邻着县城,山、岗、平各占三分之一,就农业而言,既有传统农业,又有林果种植等观光农业,还有中药材种植等新型农业。就工业而言,这里有豫西南最大的石材加工园区。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感受到一种昂扬的发展激情,一份抢抓机遇的责任意识。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积极谋划,紧紧围绕全镇经济高质量建设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通过调研、视察、座谈等形式建言献策,发挥好参谋和助手作用,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参谋参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结合镇情民情,我们先后组织了“我为精准扶贫献良策、做贡献”“人大代表化解信访案件”“环保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代表联络站接待日”等一系列主题鲜明、贴近实际的主题活动,在一次次具体实践中,我不断地摔打和锻炼,增长了才干,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见识,升华了境界,磨练了意志。
更重要的是,自己加深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从一开始的“高高在上”逐渐变成水乳交融,基层工作带给我无数次的挑战,更培养出“为党委分忧、为政府解难、为人民代言”的人大力量。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有敏锐的民生触角,要有深刻的民生思考,更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民生责任。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努力找准开展本职工作和履行代表职责的结合点,道路修建、危房改造、环境整治、产业振兴等方方面面,都为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各种艰辛的付出,换来的是领导放心和群众认可。
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一件件矛盾纠纷化解,我找到了自己作为基层人大代表的价值所在。苦恼和彷徨依然不少,但是收获和赞许与日俱增。群众有了获得感,自己有了成就感。
今年5月的一天,我到我镇陈洼村与几名干部商议扶贫工作,直到中午才结束。我刚走出村部大门,住在附近的一位郭老汉上前拦着我,非要我到他家吃午饭。
推辞了几分钟,还是拗不过他。无奈我走进了他家,内心忐忑不安的猜想所要面临的饭局。结果出乎我意料,他家属端上来了刚刚蒸熟的洋槐花包子,一盆炒茄瓜,一份自制咸菜,一大碗玉米糁稀饭。
看着这顿地地道道的家常饭,我起初的矜持和小心一下子抛到九霄云外,我们三人围着桌子,一边拉家常一边吃饭,我配着咸菜,一口气吃了三个包子。
整个中午我心里感到暖暖的,他们老两口没有把我当成客人,而是把我当成家人。他们也没有向我提出任何要求,很简单,就是想让我在家吃顿饭。
这顿饭虽然已经过去了半年,却始终萦绕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当人大代表已经四年了,受过表彰,拿过证书,但我始终认为那顿饭才是我最值得骄傲的“奖章”。是啊,作为人大代表,还有什么比群众把自己当家人更高的荣誉呢?
这四年,我把它当成自己的又一次大学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总结着经验和教训,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一个个新的起点上,争做一名优秀的敢为、善为、能为、有为的新时代人大代表,努力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里辛勤耕耘、建功立业。(作者系方城县古庄店镇人大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