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人大:赓续“桃庄河精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2022年11月12日,河南日报刊发头版文章《拼出来的桃庄河》报道了南阳市内乡县桃庄河村党支部弘扬红旗渠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战天斗地造福群众的历程后,桃庄河精神在全市引发强烈反响。桃庄河村的故事就是集民意、聚民智、惠民生的缩影,桃庄河精神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改天换地:民主决策掌舵
连年大旱,河道断流,作物绝收,群众翻山越岭到十几公里外挑水吃。干旱将桃庄河人民逼上了绝境,恶劣的自然条件,迫使当时的第一任书记李士兴产生了开辟新的水源的决心和毅力。
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为此李士兴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走遍了桃庄河村所有的山坡、沟谷、麦田、坑塘和村民家。经过实地摸察和入户走访后,李士兴全面掌握桃庄河的地形地貌和群众意愿,得出结论是:既然没水,那我们就想办法借点天上水,就得想办法把现有的水存起来,这样才能解决我们吃水的问题。
经过几天的村民会议反复讨论,村委会又组织水利技术人员认真进行勘测设计后,报经地委和省委研究工程勘测评估。最终修建水库、开凿引水洞、水渠这一大胆设想才确定下来。
在李士兴的带领下,自1956年开始,历时22年,桃庄河儿女在没有任何机械的前提下,凭着一腔热血、一双手、一把锤头、一把钎,先后打通七座山,修建三座水库,开凿出长达15公里的盘山大渠,修造4600米长的地下暗河。艰苦奋斗、团结合作、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桃庄河精神也在这段岁月里孕育而生。
这一系列做法在人民群众中构成一种反馈回路,并且依据群众反馈的意见去衡量这一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这一过程体现“群众的事情群众商量着办”“村里的事群众说了算”,也是民主决策的生动体现。
赓续传承:民主管理发力
1998年,在得知德国要在中国援建扶贫饮水工程的消息后,桃庄河第二任支部书记张祖义和村主任邓云志(后来的第三任支部书记)积极争取,使得中德饮水项目落户桃庄河村。工程建设完成后,全靠群众的自我管理、民主管理得以顺畅运行。以板山坡饮水工程为例,该工程实行管理小组、管水员、抄表员三级管理模式。管理小组由村委会通过村民大会评选出用水户代表组成,任期一年;管水员由项目区内群众代表大会评选推荐,1个工程设置1名管水员;1个闸阀房设置1名抄表员,由同一个闸阀房的用水户轮流担任。桃庄河村明确了管理小组、管水员和抄水员的职责,规定了其管理权限:其中,管理小组负责监督管水员日常工作;负责处理工程管理中的矛盾、问题和纠纷,管理和使用维修基金;定期组织召开用水户大会,报告年度工作。管水员负责管理饮水工程的水源保护区、电力设备、一二级供水设备、维修工具等固定财产;保证按时抽水,不间断供水,保证用水户用水;做好抽水期间的机井水位观测记录、用水量记录、供电运行记录等数据。抄表员负责入户设备的更换及新增用户的安装;其中总表设在井泵出水口,由管理小组长监督下按照水表读数,对准管水员征收;分表一个自然村一个,由管水员对准抄表员征收;户表由抄表员逐户征收。桃庄河村的水利运行模式,真正实现了村民的自我管理。
发展蝶变: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推进,桃溪镇被确定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为涵养水质,力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桃庄河村的支柱产业—大理石和养殖全面关停,经济发展急转直下。在新的困难面前,是自力更生渡难关,还是伸手向上靠支援?是大干苦干创新业,还是原地踏步守旧摊?勤劳质朴的桃庄河人民在第四任党支部书记李占超的带领下,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眼含热泪继续探索新的致富门路。
结合实际情况,桃庄河党支部决定在发展壮大林果业,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经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桃庄河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从桃庄河精神入手,走“红色精神+绿色产业”一体化发展道路。2021年,桃庄河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后,对村部进行翻新建设桃庄河精神展馆。听闻建设展馆消息后,群众、乡贤等自发将家里收藏的老物件搬到村里以供回忆,桃庄河精神展馆由此建成。在绿色产业发展中,桃庄河村支部竖好旗、做好市场调研,由村干部带头,带领新农人一起干,影响群众跟着干,在保持原有林果发展的基础上,以每年500亩的速度发展大樱桃。如今,桃庄河的发展真正做到了“村里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村里的发展大家一起努力”。
一任接着一任干,桃庄河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桃庄河的具体实践,将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完全展现。其生动阐释了人民民主精神的深刻内涵,它绝不只是口头上的民主,而是蕴藏在重大决策的参与权、知情权甚至是决策权上,体现在民主管理与监督的过程中。其立场在“民意”,关节在“联系”,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找问题,从群众利益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为“大家”着想,做到了“民主”与“民心”相通,将为人民服务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这就是民主而又伟大的桃庄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