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渠首一库水 绿满淅川天更蓝 ——淅川县人大常委会监督生态环保工作纪实
严志军
据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通水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计调水超过65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08亿,水质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及以上。
通水近十年来,淅川县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建设作为持续监督的重点,用情唱响服务渠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主旋律,换来了淅川天常蓝、水常绿、山常青。
让污染远离淅川
2014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正式通水运行,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成为建设生态淅川的重中之重。为此,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多次向县政府建议,要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持续深入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014年至今,淅川县人大常委会把环保工作纳入重点监督范围,先后采取评议、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多种形式,推动全县环境保护工作。
以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为抓手,自2014年起,连续十年听取审议县政府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报告,组织“环保世纪行”活动,推进全县环保目标任务完成。
一步一个脚印,年年都有重点。在淅川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下,县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水质护运行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长效保护管护机制;健全河长制,实施“五水共治”,建立全流域、跨区域水质保护机制,实现“水生态、水资源、水产业、水景观、水文化”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累计投资12.5亿元,县乡共建成14个污水处理厂,14个垃圾填埋场,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75个,17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境内五大主要河流和丹江口水库建成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县49家大气、水污染源安装建设了自动在线监控设施,并与国家、省、市污染源监控网络平台联网,构筑了全方位、立体防护生态环境安全的科技网络监管体系。
县法院、检察院结合自身职能,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重拳打击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推动全县人居环境大为改善,自然环境得到修复。2020年以来,全县年均优良天数稳定达到300天以上,达标率80%以上;境内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向好。
让绿色染遍淅川
为促进生态建设,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向县政府提出强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开展造林绿化的建议。
为确保这些建议落到实处,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围绕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环库重点防护林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连续十年进行监督,力争让绿色占据每一个角落。
2014年,先后组织市、县人大代表对城区周边和环库乡镇荒山绿化、生态隔离带建设、石漠化治理和林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视察。
2015年,把移土培肥项目、库区生态保护等县委确定的重大战略工程纳入年度重点监督事项,专题组织开展了视察、调研。
2016年,听取县政府关于林业生态建设情况的报告,建议县政府进一步强化“生态立县”意识,下大力气抓好荒山绿化工作。
2017年,组织市、县人大代表对全县生态旅游工作进行了视察调研。
2018年,召开旅游工作座谈会,全面了解全县生态旅游工作情况,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生态旅游工作的意见建议。
2019年,对林业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2020年,对林业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专项审查,让有限财力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
2021年,先后组织三级人大代表对国储林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提出加大林业项目争取力度,进一步做好全县造林绿化工作等6条建议。
2022年,开展淅川丹江湿地生态保护调研座谈,提出加强湿地保护,坚决保护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等12条建议。
2023年,对县林业局进行工作评议,对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开展视察。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提出涉及生态保护、水源建设相关建议122条,县政府及规划部门采用118条。
今年5月,对全县林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从创新机制、优化服务等方面提出16条建议,让生态效益加速向经济效益、综合效益转变。
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下,2014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完成新造林62万亩,环库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45.7%提升到61.7%,淅川新造林合格面积连续16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眼下,“青山抱绿水、绿水映青山”已成为真实写照。
让环保理念植根淅川
保护环境的最好途径,就是让环保理念植根于每个人心中,进而化作自觉行动。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先后采取作出决议、建议强化环保宣传、发动代表积极参与等方式,推动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2017年9月1日,淅川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把“推动大美淅川、活力淅川、幸福淅川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法律法规宣传作为普法的重点内容之一,相关部门和媒体广泛开展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2022年10月28人,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四会议,通过《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深入宣传《河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增强地方性法规的社会影响力。”
充分发挥县乡人大代表身处基层、根植基层优势,组织全县12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在全县积极开展生态环保宣传,让环保宣传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倡导生态文明,在全县形成爱护丹江、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
在该县人大常委会的助推下,全县唱起了宣传生态环保“大合唱”,掀起了生态环保宣传的热潮。县政府建立护水清漂长效机制,深化千人护水行动,充分发挥库区保洁、清漂等队伍作用,实现库区水质巡查、环保宣传的常态化。法、检两院和公安部门成立相关机构,专门侦办审理环保案件,加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件的宣传,开展警示教育,扩大公众参与,增强公众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依托“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国家级生态功能区这张名片,淅川做足生态旅游大文章,全县建成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3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2个、精品民宿16家、农家乐700余家。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8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24亿元,3万名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十年监督不停步,绿满山川天常蓝。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海东玉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做好环保监督工作,让渠首淅川大地山更美、水更清、天更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