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滔河乡人大: 聚人大之力 助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今年以来,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人大主席团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代表作用,找准产业、培育产业,围绕推动全乡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助力特色农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新引擎”。
建言“全方位”,激活产业发展“强引擎”
“如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如何推动滔河产业‘出彩出圈’,如何打响滔河产业金字招牌?需要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密切联系群众,为滔河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在2024年3月乡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滔河乡人大主席杨德鎏的一席话,引起广大代表共鸣。大家纷纷建言献策,从资源禀赋到产业布局,从发展模式到集体经济,提出了内容丰富、亮点纷呈的“金点子”。乡人大主席团根据代表们的发言,整理出了一套涵盖“果、药、菌”,涉及乡、村、组,包括水、电、路等农业产业发展方案。
滔河乡政府根据乡人大主席团的建议,出台了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统筹全乡山水资源,确定了以“果、药、菌、水”为主的发展模式,即林果、中草药、食用菌、泉水养殖四大板块,为滔河产业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带动群众发展杏李5000亩、中草药3000亩、食用菌大棚500亩,泉水养鱼200亩,全乡人均收入增加1200元。
服务“全过程”,搭建乡村致富“连心桥”
代表进村组,带产业,把履职事迹“镶嵌”在产业发展上。“种植中药材不是闷着头干,要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因地制宜,根据地容地貌适应选种,才能让群众实实在在获得收益,建议政府搭台,企业示范,真正探索出一套适合的药材发展模式,再以点带面,引导群众种植。”县人大代表朱德喜提出建议,自己先行先试,随后引导带领村民规模化种植。
乡人大主席团以群众需求为“圆心”,以全过程监督为画笔,以全流程服务为抓手,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凝聚民智,把听到的看到的好经验好做法“聚沙成塔”,为特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乡政府采纳主席团的建议,从中药材产品销售环节抓起,先后引进润芝堂、潞鑫药业等多家中草药企业入驻滔河乡。同时,多次召集企业代表、种植大户、药材专家召开中药材产业发展座谈会,建设6个中药材产业示范点。
乡人大主席团组织县乡人大代表进村入户,和群众面对面算好经济账,引导群众利用山坡荒地、村间地头新发展指甲花、板蓝根、丹参、射干等中药材种植面积3000余亩。
为解决群众在产业效益上的后顾之忧,乡人大主席团又组织多家企业与群众签订市场保护价回收合同,群众积极性大幅提升。“我种植的一亩多指甲花,收入7600元,乡人大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感谢他们。”贺家坡村群众贺建峰说。
监督“全链条”,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
“有了乡人大为我们做坚强后盾,我们种植中草药十分放心。”种植户田黑牛说。为让特色产业真正惠民、利民,滔河乡人大主席团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开展“全链条”的监督,让种植户吃上“放心丸”。
在流转土地、选种选苗环节,滔河乡人大主席团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一方面督促村组干部全面盘清适种土地,建立信息台账;一方面组织企业代表、药材专家深入田间地头,逐村逐地块研究适宜品种,面对面与群众签订合作协议,大地块集中流转,现场打钱,小地块保价护航,免费提供选种、收购服务,现场签约;在种植培育、品种改良环节,乡人大主席团创新实施“人大监督+片区联动、村企联建、农户联管”工作法,将全乡人大代表就近划入选区,全面跟进监督药材产业发展过程,同时,多次开展中药材培训会提供技术服务,构建了“人大代表+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三级中草药管护网格。在药材销售、延链加工环节,乡人大主席团多次召开企业座谈会,定保护价,定种植面积,定销售渠道,确保群众实实在在得到收益。
此外,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进村入户,访谈群众,听取汇报,并提出建议,督促政府及相关站所解决土地租金发放不及时、产业销路不畅、群众种植技术不高的问题。
同时,将产业发展方面的代表建议作为重点督办建议,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督办,推动有关问题解决落实,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出成果见成效。乡人大代表史栋建议,将中草药种植与人居环境改善结合起来,乡人大主席团深入调研,动员群众在门前屋后闲置地块上种植指甲花、菊花等中草药品种,既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又发展了“庭院经济”,群众见到效益。
眼下的滔河乡,药香四溢、生机勃勃,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群众、村集体“双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下一步,滔河乡人大主席团将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为推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人大力量。(通讯员:杨德鎏 严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