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4月3 星期四 农历三月初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人大

西峡人大:“四聚四强”赋能人大工作 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1-15 来源:南阳市人大 阅读次数: 【字体:

  近年来,西峡县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四个机关”职能定位,强化党建引领,深化融合互促,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双提升、更出彩。被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全市唯一的县级基层立法联系点、预算审查基层联系点,获得省、市人大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聚焦党的领导,夯实“三大根基”,强化政治机关建设。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保证。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常委会党组带头学、支部集中深入学、人大代表履职学、党员干部自主学”的四级联动学习机制,不断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2023年以来先后组织集中学习60余次、研讨交流12次。二是强化制度落实,夯实组织根基。常委会党组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紧扣县委工作安排,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要点;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主动向县委报告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工作、重要活动,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以“双报到双服务双评议”“三诺固本强党性、十大行动当先锋”活动为抓手,组织机关党员以“双重身份”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收集社情民意。三是强化纪律规矩,夯实作风根基。严格执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重抓发文、会议、调查研究三个环节,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警示教育和谈心谈话,深入开展“知差距、勇担当、强执行、创辉煌”主题活动,持续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实干担当、永争一流。

  聚焦中心大局,发挥“三手作用”,强化权力机关建设。

  紧紧围绕“党委要求抓什么、政府正在干什么、群众心里想什么”,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让人大监督落实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一是围绕全局抓大事,当好党委助手。坚持与县委同向发力,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落实联系乡镇、分包企业、重点项目等制度,并将国有资产和债务管理、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纳入代表履职范围和监督重点,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按照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全县人民共同意志,2023年以来先后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财政决算等重大事项依法作出决议、决定19项。二是围绕发展督要事,当好政府推手。坚持与政府同力,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城镇建设等发展要事,打出“专题调研+专题视察+专题报告+专题问政+专题测评”的监督“组合拳”,以各专(工)委为单位成立履职党小组,实行“履职党小组+调研视察组”并进模式,让课题培训开展在监督活动前、主题党日贯穿在调研行程中、建议督办紧跟在视察调研后。2023年以来累计形成调研成果32篇,《西峡县人大助推“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等3篇调研报告获评全省人大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三是围绕民生办实事,当好群众帮手。坚持与人民同心,健全完善“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的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工作机制,实现了县乡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全覆盖。2024年,精选5件重点代表建议和10项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全过程监督,推动“省道328线独阜岭隧道竣工通车”“城区主要岔口的人机分离渠化改造”等重点代表建议转化为有力度、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聚焦依法履职,抓实“三大建设”,强化工作机关建设。坚持制度赋能、阵地聚能、激励提能,不断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夯实工作保障。一是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履职行为。出台《西峡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四联系”制度的意见》,建立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联系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常委会委员联系人大代表、中共党员人大代表联系非党员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四联系”制度,明确县级中共党员人大代表与非党员代表每年联系2次以上,每名人大代表每年参加“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小组”活动4次以上,推动履职任务具体化。二是强化阵地建设,拓宽履职渠道。建成西峡县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和数智人大平台,形成集县级总站、乡镇(街道)联络站、特色产业联络站于一体的代表联络平台体系,构建完善了县乡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全县1358名各级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全部编组进站。依托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优势,同步建设立法联络站,开展立法建议征询和法治宣传。2024年完成了23部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集,上报立法建议76条,被省市采纳13条。三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履职质效。通过每季度举办一次“人大讲坛”、每年有计划地组织机关干部轮训、定期举办干部座谈等活动,不断提升业务素能。配齐配好乡镇(街道)人大主席(主任),明确人大副主席(工委副主任)、人大秘书的身份待遇,将乡镇(街道)人大会议、代表活动等经费一并列入财政预算,有效激发了人大工作活力。

  聚焦民心所向,推行“三项机制”,强化代表机关建设。持续创新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双向互动机制,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是探索推行“街道议政会”。率先在全市推行街道议政会制度,弥补了街道层级人大监督“缺位”的短板。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街道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规范了街道党工委对街道人大工作的领导,提出了街道党工委在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队伍、完善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持续打造街道人大工作的“西峡样本”。二是探索创新“两进两问”。聚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创新开展以“县乡人大代表进网格,问计问需于民,听民意、聚民智;国家机关负责人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受代表问政,促工作、解民忧”为主要内容的“两进两问”工作,形成了代表进网格吸纳民意、汇聚民智,部门负责人进联络站回应民诉、落实民需的工作闭环,典型做法被全国人大《联络动态》、中国人大网、《人大建设》、《人民代表报》等刊发、报道,受到了南阳市人大常委会的肯定性批示。2023年以来,全县各级代表累计深入网格走访选民316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253条,开展问政活动131次,使群众反映集中的老年助餐点、城区充电难等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是探索出台“代表履职考核”机制。出台《西峡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量化考评办法》,对代表联系群众、开展“两进两问”等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评价计分,按20%比例评出优秀代表,作为评先评优和代表换届连任的重要依据。全面开展县乡人大代表回选区向选民述职并接受评议活动,规范代表述职发言、征求选民意见、选民对述职代表进行满意度测评三个环节,让联系“软任务”变成“硬指标”。2024年,267名县乡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并接受评议,满意率达98%,受到群众普遍好评。(通讯员:庞静洋、冯浩然、郭文)

版权所有:南阳市人大常委会      备案号:豫ICP备19026864号    

本站所有图片、信息均为南阳市人大常委会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