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施庵镇: 创新监督工作机制 助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2025年,新野县施庵镇人大紧紧围绕代表能力建设与监督实效提升两大核心任务,积极探索创新,通过构建全方位、全链条的履职赋能体系,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注入全新活力,推动基层治理效能迈上新台阶。
创新“学”的形式,夯实履职根基
施庵镇人大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全力打造“立体化”学习平台,致力于提升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
分层分类培训:施庵镇人大紧扣乡村振兴、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等与基层发展紧密相关的主题,依托代表联络站精心开设“代表讲堂”与“政策站校”。讲堂与站校定期邀请农业、民生、经济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授课,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政策法规与实践经验。在授课过程中,还积极组织代表们进行研讨交流,分享各自在工作中的经验与困惑,促进共同成长。仅在2025年,就成功开展了3场专题培训,累计培训县镇代表超过70人次,有效提升了代表们的理论水平和政策理解能力。
实践场景教学:为了让代表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施庵镇人大将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项目现场。组织代表们深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产业项目调研等现场教学活动,通过实地观摩、专业点评和亲身实践的方式,让代表们在实践中了解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切实提升了他们的实操能力。
把握“督”的方法,提升监督质效
施庵镇人大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起严密的“闭环式”监督机制,确保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清单化管理。年初,施庵镇人大全面梳理年度监督重点工作,精心制定《民生实事监督清单》《重大项目进度表》。在清单和进度表中,明确标注每一项民生实事和重大项目的责任主体、具体任务、时间节点以及预期目标,使监督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确保监督靶向精准,不走过场。
多维度调研。施庵镇人大推行“代表驻点+部门联动”的调研模式,组织代表们深入村居、企业开展“沉浸式”调研。代表们扎根基层,通过现场问询、问卷调查、数据比对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民生实事和重大项目的推进情况,认真查摆存在的问题。在调研结束后,及时整理分析调研资料,形成了6份高质量的专项报告,为后续的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和事实依据。
全流程跟踪。为了确保监督工作取得实效,施庵镇人大建立了“问题交办—整改反馈—成效评议”的闭环监督机制。针对四分干渠沿线北延提升改造、渠东村饮水工程等民生项目,开展“回头看”督查,及时跟踪问题整改落实情况。2025年,共开展“回头看”督查2次,通过持续跟踪监督,切实保障了民生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树牢“效”的导向,强化结果运用
施庵镇人大始终将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了“激励+问责”的双轮驱动机制,推动基层治理工作不断优化。
量化考核激励。施庵镇人大印发了《施庵镇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对代表的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该办法将代表提出建议的质量、参与调研的深度、参加会议的次数等多个方面纳入考评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代表的履职表现。每年根据考评结果,评选出年度“十佳建议”,并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公开表彰,激发代表们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成果转化应用。施庵镇人大积极推动代表建议与政府决策的有效衔接,将代表们在调研和履职过程中提出的合理建议及时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并跟踪建议的办理落实情况。薛庄村道路硬绿亮“三化”等8项代表建议成功纳入镇级民生实事工程,得到了有效实施。
公开透明问责。为了确保监督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施庵镇人大通过“人大问政会”“整改承诺公示”等形式,对履职不力的部门进行公开质询。在问政会上,代表们直面问题,要求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作出解释和整改承诺,并将整改承诺在镇政府官网、村务公开栏等平台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今年以来已约谈镇直单位责任人2名,推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倒逼责任落实,提升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施庵镇人大通过创新赋能、精准监督、实效导向的一系列举措,成功构建起代表履职与监督工作的良性互动机制,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新野县施庵镇人大主席团 王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