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施庵镇人大: 奏响“三部曲”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新野县施庵镇东杨营村,曾经的“北大荒”如今已蝶变为美丽宜居的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县人大代表、东杨营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卿手机里存着两张照片:一张是几年前杂草丛生的村道,一张是现如今鲜花簇拥的文化广场。这组对比图,正是施庵镇人大在党委领导下构建“三员”联动履职矩阵,奏响“听民声、督落实、作示范”三部曲,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一、倾听民声,做科学决策的“参谋员”“
人居环境整治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干群的‘大合唱’”,这是该镇人大形成的共识。之后,镇人大通过建立“田间课堂 + 联络站议事”机制,组织92名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倾听民声、汇聚民智,广泛收集环境整治中的“老大难”问题与“金点子”建议,运用“问题清单 + 建议台账”记录法,累计收集“金点子”建议16条,形成《施庵镇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等5项重点议案。
针对群众反映的“六乱”顽疾,镇人大推动出台《人居环境“六乱”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按照“试点先行 + 全域推进”工作思路,在东杨营村试点建立“积分超市”,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村民参与度提升至92%。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民生的决策机制,使整治方案更加贴合民意,实施阻力减少50%以上。
二、紧盯落实,做责任落实的“监督员”
“对于整治进度延缓滞后的,约谈村委会主任和包村干部。”在镇人大第一季度专项视察中,通过约谈促进了多个问题整改。建立“三查三看”(查责任看担当、查进度看成效、查整改看满意)监督机制,形成了“视察-交办-整改-回访”的闭环链条。专项督查中,2个监督组现场交办问题6个,推动建立“门前三包”等3项长效制度。
镇人大联络站每周三的“代表活动日”,代表质询、问政成为督促部门解决疑难问题的好平台。在解决薛庄村相关问题时,代表们现场问政相关部门,民生实事项目提前20天竣工。这种“辣味十足”的监督模式,使全镇人居环境整治进度明显加快,群众满意度达92.6%。
三、引领带动,做共建共享的“示范员”
每天清晨6点左右,县人大代表、东杨营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卿准时在村群发出“整治动员令”,为村庄环境整治开启新一天。在施庵镇,像杨国卿这样的人大代表还有很多。拆违建、清沟渠、种花草,他们勇于冲在最前面,用实际行动引领带动,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率。
镇人大还组织推动开展“最美庭院”评选、“红黑榜”流动公示等活动,吸引全镇1万多户村民踊跃参与。如今“代表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蔚然成风,全民共建共享的氛围日益浓厚。今年以来,全镇累计清理垃圾死角1120处,整治黑臭水体12处,新增绿化面积8.1万平方米。发动群众、乡贤捐款120余万元用于环境建设,24支村民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保洁。
镇人大负责人表示,施庵镇人居环境整治从“政府推动”转向“群众主动”,从“短期攻坚”迈向“长效治理”。今后将持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检验代表履职的“试金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绘就乡村生态宜居新画卷。
(新野县施庵镇政府 王振伟 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