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桃溪镇人大:架起民意“连心桥”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今年以来,内乡县桃溪镇人大以“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为抓手,通过优化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下沉服务力量,推动人大代表履职从“会议型”向“常态化”转变,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助力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镇9个联络站累计接待群众300余人次,推动解决民生问题8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45起,群众满意度达98%。
创新机制,联络站成民意“直通车”。在石碑营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村民王大爷对新设立的联络站赞不绝口,解决了不少群众反映的问题。桃溪镇人大整合资源,按照“一村一站、一站多用”原则,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并制定“定期接待+预约服务”制度。联络站还创新推行“三单工作法”:群众“点单”提需求、代表“接单”定责任、部门“派单”抓落实,形成“问题收集—分类交办—跟踪督办—结果反馈”闭环机制。
转变作风,从“坐等上门”到“主动问需”。“过去代表履职多在会议室,现在大家更爱往田间地头跑。”镇人大代表李某感慨道。为提升服务实效,桃溪镇人大推动代表工作方式从“被动接待”向“主动服务”转变,组织代表开展“进网格、访民情”专项行动,结合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深入农户家中、生产一线倾听民意。
多元共治,织密基层治理“和谐网”。针对农村常见的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问题,桃溪镇人大联络站联合司法所、调解委员会、乡贤理事会等力量,打造“代表+法律顾问+调解员+乡贤”多元调解团队。通过“情理法”融合调解模式,既讲法律政策,又重乡情民约,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近日,桃溪镇大路村村民张大姐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与邻居争执不下,联络站代表联合调解员实地查看,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参与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联络站让代表履职有了抓手,群众诉求有了出口。”桃溪镇镇人大主席梁燕表示,下一步将深化联络站“星级评价”机制,推动代表履职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持续擦亮“人民代表为人民”的金字招牌。如今,桃溪镇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已成为政策宣传的“广播站”、民情收集的“前哨站”、矛盾化解的“终点站”,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梁燕、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