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滔河乡人大: 织密生态防护网 护航“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淅川县滔河乡肩负着守护库区生态的政治使命。今年以来,滔河乡人大主席团将库区生态保护作为履职核心,精准发力、系统施策,通过开展宣传动员、联动治理、闭环监督三大行动,推动库区环境提升,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蓝天常驻、碧水长流”的人大答卷,为“一泓清水永续北送”贡献了坚实的人大力量。
宣传浸润民心,凝聚环保共识
筑牢生态防线,根基在民。滔河乡人大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教网络,推动环保理念深植乡土。代表下沉,精准宣导:组织全乡86名各级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化身“绿色使者”,发放资料、讲解政策、普及法规,用乡音乡情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全媒覆盖,营造氛围:打造“广播天天响、微信时时推、标语处处见、宣传栏定期更”的宣传矩阵,让环保知识抬头可见、触手可及。聚焦源头,推动减排:针对污染治理关键领域,代表们深入辖区企业、养殖场等,解读排污标准及生态补偿政策,推动5家养殖户升级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全乡企业排放全部达标。以身作则,示范引领:人大代表带头在自家农田应用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用量;积极参与义务植树、库岸绿化;率先践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绿色生活。代表的示范效应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人人关心、参与、监督环保”的良好风尚在全乡形成。
多元联动攻坚,构建共治格局
面对库区生态保护面广线长、历史问题复杂的挑战,滔河乡人大构建“1+N”联动机制,凝聚多元护水强大合力。合力攻坚顽疾:以全县开展的库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契机,滔河乡人大组织各级代表联合“巾帼志愿服务队”和“银发志愿服务队”以及民兵连等力量,先后动员群众300余人次,对库区172米水位线以下和相关支流河道开展“地毯式”清理,累计清除生产生活垃圾10余吨,疏浚河道淤塞点5处;协调大型挖掘机等机械设备7台次,整治建筑垃圾堆积等重点点位8处,库周历史遗留“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六大员”网格治理:推动集中整治向长效管护转变,滔河乡人大整合护水员、护路员、保洁员等“六大员”基层力量,按库岸线、村庄、道路科学划分责任网格,明确职责,分片包干。乡人大先后组织专项巡河检查43次,代表们与“六大员”并肩行动,推动解决河道治理问题13件,实现库岸保洁、河道管护常态化,力促“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闭环监督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生态保护贵在持久,乡人大着力完善制度建设和监督闭环,确保治理成效稳固。“双负责制”压实网格责任:滔河乡人大以制度刚性保障治理常态,建立“人大代表+网格长”双负责制,将库区环境整治纳入履职清单,86名各级人大代表全员下沉,化身“民间河长”,精准对接37个基层治理网格,定期巡查责任区水质、排污、垃圾、生态状况,成为问题发现“前沿哨”。“月巡查季评议”常态问效:每月汇总代表巡查问题形成清单;每季度召开由代表、部门负责人、群众参加的评议会,通报整改情况,现场评议部门履职满意度。常态监督倒逼环保、水利、农业、派出所等部门扛实责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共管格局,对非法捕捞、破坏岸线、偷排偷倒等行为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四步闭环”力促问题清零:构建并高效运行“问题台账-代表督办-部门反馈-群众评议”监督闭环链。代表发现问题录入动态台账,明确责任时限;人大指定代表跟踪督办;部门限期反馈进展结果;整改成效接受群众评议,不满意则持续督办。此机制确保问题有记录、有跟踪、有反馈、有评价,提升监督刚性。联动攻坚“老大难”,织密监督网:针对农村污水排放、生产生活垃圾堆积、农业面源污染等顽疾,乡人大牵头,联动乡环保、派出所、水利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调研、专项视察及“回头看”。现场问题即时协调解决;共性难题形成报告及建议方案报党委政府决策。累计推动13处污染点位彻底整改销号、动态清零,并同步建立起覆盖全乡28公里库岸线的常态化、无死角监督监管体系,显著提升了库区生态环境的长效治理能力。
碧水长流映初心,履职尽责显担当。滔河乡人大主席团始终牢记守护核心水源地的政治责任,以机制创新筑牢防线,以多元联动凝聚合力,以闭环监督保障长效,织密织牢库区生态安全防护网。接下来,滔河乡人大主席团将继续秉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库区生态保护的重点难点,不断完善长效监督机制,提升治理效能,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供稿人:滔河乡人大 杨德鎏 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