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淅川县大石桥乡人大代表毛新强:田埂上的履职路

发布时间:2025-07-30 来源:南阳市人大 阅读次数: 【字体:

  在淅川县大石桥乡纵横的田野间,人们常能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裤脚沾满泥土,步履匆匆却目光如炬。他便是乡人大代表、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毛新强。十余年如一日,他将办公室安在田野,把履职路铺在田埂,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民情,以滚烫的汗水守护粮安,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书写着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质朴答卷。

  田埂深处听民声。“坐办公室听不到真正的民声,田埂地头才有最鲜活的民意。”这是毛新强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的履职,始于脚下这片温热的土地。一个磨得发亮的笔记本,是他行走田野的“标配”。清丰岭村老农担忧的灌溉难题、东湾村种粮大户对新品种的疑虑、西岭上留守老人反映的农机服务盲点……这些带着露水气息的“一线情报”,都被他细细捕捉,密密记录。

  他更把“代表联络站”延伸到了田间。在农服中心门口悬挂起“田间代表信箱”,在村头树下召开流动“院坝会”,在劳作间隙与乡亲们席地而坐、促膝长谈。他将这些沾着泥土芬芳的诉求分门别类,提炼成一份份沉甸甸的代表建议。近年来,他提交的《关于加快粮食主产区小型水利设施更新改造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服务的建议》等10余份建议,件件关乎粮食生产命脉,条条直指农民心头所盼,推动解决了水渠清淤硬化、农技服务点增设等一批关键问题,让政策甘霖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

  用心守护粮食安全。作为农服中心主任,守护粮食安全是毛新强心头的“国之大者”。他深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端牢饭碗的根基。面对部分农田零碎、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他带领团队一头扎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测量、规划、协调、监督……他像绣花一样精心雕琢,推动一片片“巴掌田”“望天田”蝶变为田成方、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吨粮田”。

  他是新技术的坚定“播火者”。每有优质良种或先进农技推出,毛新强必先在示范田里试种。烈日下,他卷起裤腿亲自下田,手把手教农民测土配方施肥、精准防控病虫。“大家看,这用新方法管理的麦子,穗大粒饱抗病强!”他用田里实实在在的对比和增产数据说话,让观望的农民心服口服。去年春季,麦子条锈病突发,他第一时间组织农技力量,日夜监测病情,协调飞防资源,精准指导防治,硬是将一场可能蔓延的灾害扼杀在萌芽,保住了千亩麦田的丰收希望。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毛新强时刻铭记着人大代表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他积极参与乡人大组织的每一次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在农资市场检查现场,他目光如炬,紧盯质量与价格;在耕地保护红线旁,他脚步坚定,守护每一寸沃土;在惠农补贴核查中,他一丝不苟,确保党的温暖直达农户。

  他更是将监督融入日常。针对群众反映的农机服务紧张问题,他在乡人代会上据实发言:“全乡现有农机具数量与抢收抢种高峰需求存在明显缺口,建议加快培育扶持本地农机合作社!”这份带着泥土气息的呼吁,迅速得到重视,相关扶持方案加速落地。乡人大主席感慨:“毛新强的建议,数据扎实、指向精准,总能戳中要害,推动问题解决。他真正把代表职责扛在了肩上。”

  从青青麦苗到金黄麦浪,从田垄沟渠到庄严会场,毛新强的履职脚步从未停歇。他以田埂为履职的卷轴,以汗水为履职的笔墨,在广袤的田野间,在乡亲们的心坎上,深深镌刻下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坚实足迹。他的故事,如同那连绵的麦香,朴实无华,却沁人心脾,滋养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通讯员:段国锋


版权所有:南阳市人大常委会      备案号:豫ICP备19026864号    

本站所有图片、信息均为南阳市人大常委会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