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设立“流动联络站”服务群众“全天候”
为破解固定联络站在传统履职中时间空间、地点履职、问题解决“三受限”难题,社旗县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沉”,创建“流动联络站”,力求实现代表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全天候”、解决问题“一条线”,于2024年11月在大冯营镇试点创新设立人大代表流动联络站。
通过将履职阵地前移至村委大院、村民家门口,延伸到集市、物交会、生产一线和矛盾现场,有效构建起了“流动式”民意收集与问题解决机制,切实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
以“三到位”谋篇布局,站点设置“更加”灵活。一是专班保障到位。县级成立工作专班,乡镇(街道)组建工作队伍,县乡协同,构建起“1(县总站)+16(乡镇街道固定站)+N(流动站点)”立体网络。二是人员调配到位。各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安排一名代表坚守阵地,确保站点“门常开、人常在”。其余代表编入流动站点,聚焦“需求导向”,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社区楼栋、集市广场等群众聚集地,结合农时、节庆、重大活动灵活设点,实现“群众在哪里,站点就流动到那里”。同时,引导行业、专业代表小组参与流动联络站,发挥专长服务群众。三是作用发挥到位。目前,全县流动站点已覆盖50%的行政村(社区),先后开展耕地保护、抗旱保秋、集镇治理等意见征集、政策答疑活动300余次,累计接待群众4000余名,为群众解决急愁难盼问题300余件。
以“三个紧”凝聚合力,履职举措“更加”专业。一是紧盯目标导向。明确流动联络站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核心,采用“小、活、快”方式,提升人大代表服务人民的“满意度”。二是紧抓方法措施。以选区为基础,融合“网格化管理”与“专业代表小组”优势,根据议题组建教育、医疗、环保、法制等“专业代表小组”,确保群众反映的专业性问题“找得到对口代表、问得清专业解答”。三是紧联各方精英。吸纳职能部门业务骨干、网格员、乡贤能人加入流动服务团队,形成“代表主导、多方协同”的复合型履职队伍。
通讯员:赵兰奇 朱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