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书记点,人大督,民生实事见真章 ——以“书记点人点事”为抓手提升人大监督实效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5-09-25 来源:南阳市人大 阅读次数: 【字体:

  在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有效贯通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确保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幸福,是新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唐河县人大常委会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在唐河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书记点人点事”问题整改为关键切入点,紧扣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构建并实践了“调研摸排、精准督办、集中视察、跟踪问效”的全过程闭环监督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提升了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一、坚持党的领导,找准监督定位,在服务大局中彰显人大作为

  唐河县建立的“书记点人点事”机制,是强化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创新措施。县委书记利用“周一议事会”,直接点出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明确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纳入全县督查考核体系。县人大常委会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将落实“书记点人点事”要求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行动,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主动将“点人点事”事项纳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明确由常委会副主任牵头、相关委室具体负责,确保县委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如7月21日“周一议事会”提到“智慧农商城物业收费服务”等问题,7月22日,常委会副主任带领城建环保工委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智慧农商城,现场推动解决问题。这种主动对接、快速响应的做法,确保了人大监督与党内监督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二、构建闭环机制,强化监督流程,在精准发力中提升监督质效

  着力打破“重程序、轻实效”的惯性思维,探索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监督闭环。

  一是深入调研摸排,摸清问题底数。县人大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根据职责分工,对“点人点事”事项第一时间开展分散调研,通过实地查看、走访群众、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问题成因、现状及群众诉求。2025年4月以来,累计开展针对性调研30余次。如针对“学生使用空调难”的问题,教科文卫工委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到县三初中宿舍有空调不开、第一完全学校电力配套不足、桐寨铺二小仅装电扇等差异化问题根源,为下一步分类施策提供了精确靶向。

  二是强化精准督办,压实整改责任。建立“点人点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和时限,实行“一月一报进度”管理。常委会领导定期调度,相关委室通过电话、函件、现场核查等方式跟踪问效。对问题处理进展缓慢的,及时提醒督促;对复杂问题,协调多方推动。如城建环保工委对“县交通局农村公路改建工程质量不达标”问题持续跟踪、多次协调,计划于10月协调相关方面联合进行现场验收。截至9月22日,“书记点人点事”明确的27项问题中,已整改完成15项,基本到位7项,正在推进5项,整改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三是开展集中视察,增强监督刚性。在分散调研和常态督办基础上,县人大常委会于6月到9月的关键节点,由常委会领导带队,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开展了7次集中视察。视察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直面问题、现场评议。如针对“龙潭镇史桥村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不到位”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于8月28日即深入现场调研核实,为后续精准监督打下坚实基础;9月22日深入东王集乡李庄村,现场查看提灌站变压器更换、高标准农田项目财务资料移交等情况。集中视察形成了强大监督压力,有效推动了问题解决。

  四是注重跟踪问效,巩固整改成果。对已整改事项,县人大常委会建立“回头看”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项,推动建章立制。如针对“幸福大院管理不规范”“农村集体资产公开不彻底”等问题,在推动当下整改的同时,提出了既有针对性又有操作性的建议意见,敦促相关部门完善长效机制,实现了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的提升。

  三、突出民生导向,聚焦问题解决,在实践成效中践行人民至上

  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点人点事”机制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一是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痛点。通过监督,龙潭镇史桥村供水问题得到解决,村民用水更稳定;东王集乡李庄村提灌站更换变压器后投入使用,农田灌溉有保障;针对“学生使用空调难”,督促教体局在全县范围开展排查整改,学校电力配套提速、空调安装到位;“流动摊贩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强化执法和规范管理也得到了妥善处理。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人大监督带来的实惠。

  二是促进了政府效能提升。通过人大监督,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转变作风、履职尽责。如法工委针对“行政执法不规范”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座谈,推动相关部门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农工委围绕“生猪屠宰检疫监管不到位”问题开展调研,督导农业农村局加强检疫检查,有力保障了全县肉品安全。人大监督真正成为推动政府改进工作、提升治理能力的过程。

  三是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书记点人点事”机制本身就汇集了群众诉求,人大在监督过程中,又通过调研、视察、座谈等方式进一步倾听民声、汇集民智,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整改成效的重要标准,使人大监督更接地气、更富成效。

  四、深化规律认识,完善制度机制,在守正创新中激发监督活力

  唐河县人大常委会的实践表明,提升人大监督实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民生关切;必须坚持依法监督,遵循法定程序;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跟踪问效;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唐河县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完善闭环监督机制,探索将监督触角向“点人点事”之外的民生领域延伸,同时更加注重监督成果的转化运用和制度性建设,推动监督工作从“解决具体问题”向“完善治理机制”深化,努力使人大监督更有力度、更有深度、更有温度,为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唐河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通讯员:王英东


版权所有:南阳市人大常委会      备案号:豫ICP备19026864号    

本站所有图片、信息均为南阳市人大常委会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