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四动” 连民心!19 年代表这样走实履职路 ——记社旗县人大代表贾东强

发布时间:2025-10-31 来源:南阳市人大 阅读次数: 【字体:

  “人大代表贾东强,范楼村里领头羊;四动履职不寻常,事事为民美名扬。”当下,这句流传在社旗县太和镇的顺口溜,道出了人民群众对19年人大代表贾东强履职为民的热情赞誉。

  贾东强,1968年5月出生,大专文化,2000年担任太和镇范楼村党支部书记至今,2006年当选为镇人大代表,2018年当选为县第十届人大代表,2023年连任县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具体工作中,他在发展经济上“动脑”、在代表履职上“动腿”、在倡导文明上“动心”、在调解纠纷上“动嘴”的“四动”履职密码,忠实地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神圣使命,默默地书写着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赢得了党委政府的好评和群众的爱戴。

  在发展经济上“动脑”

  “群众富不富,首先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这句履职理念时常萦绕在贾东强脑海里。上任伊始,他就按照镇党委、政府整体工作部署,寻思着怎样才能使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于是,他就带领支部一班人,走东家串西家,看现状问想法,寻计谋找出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耳闻目睹,他便在支部会上提出了“在黄土地里‘刨金’,在兴产业上‘种银’,在招商引资上‘破局’”的发展经济工作思路。

  “说来也巧。2020年春节的一个夜晚,几个发小聚会谈到一位朋友想回乡种菜,我便随口应道‘回俺范楼吧?’”贾东强回忆说,就这样,北京博辰阳光商贸有限公司于2020年春入驻范楼村。“在流转土地过程中,老贾是没黑没明、没早没晚地开大会作动员、给群众讲政策,见大伙说好处,很快就流转土地1500亩。”谈及当初,北京博辰阳光商贸有限公司经理黄品仍感激不尽。

  北京博辰阳光商贸有限公司入驻范楼后,主要以种植甘蓝、土豆、西兰花、冬瓜等蔬菜,产品远销北京、湖北、广东等大中城市,年均创收900余万元,带动20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一年下来务工人员人均纯收入不低于2万元。同时,也带来了村集体年收入7.5万元的经济效益。

  范楼村罗店自然村村民秦某的父母患有严重疾病,黄品就把他当作亲兄弟给予照顾,让他看管蔬菜基地,一天给予100元报酬,逢年过节还送去大米、面粉、猪肉等年货,并且春节期间发双倍工资,秦某深受感动。原在广东东莞山源鞋业有限公司打工的村民刘长翠,在贾东强热情邀请下,于2018年返乡办起了千里鞋业来料加工厂,累计用工80余人,不仅提高了周边群众收入水平,并且每年为村集体创收5万元。

  在代表履职上“动腿”

  贾东强自2006年当选为镇人大代表后,始终以“精准履职,全心为民,服务社会”为履职理念,事事跑到前边,处处寻根刨底,件件精准到位。为了把老百姓所关注的“油盐酱醋柴米茶和衣食住行教医保”挂在口上、装在心里、抓在手上,贾东强用“两条腿”丈量出解决辖区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锦囊妙计”。

  “头一道减速带,让车辆有震动;进入第二道减速带,车辆直接受到影响,就是前后轮胎都在减速带控制之内;当车辆进入第三道减速带时,驾驶员想加速也无济于事;只有两个轮胎都脱离四道减速带,才能正常行驶。”贾东强谈及撰写《关于农村交通要道安装红绿灯的建议》时,把在相关交通要道口安装减速带的细节讲得一清二楚。

  在撰写此建议期间,贾东强先后跑到李店、兴隆、太和等乡镇几个大交通要道口,走访附近村民,让他们说实话、谈经历、讲害处、提想法。“从我印象中,就这三个春节期间,那个交通要道口最少也有三四起交通事故发生。”李店镇半坡村村民李连瑞说。接到县人大交办的《关于农村交通要道安装红绿灯建议》后,当年县公安部门在全县农村交通要道安装交通信号灯、临时红绿灯、减速带等。

  为了真实反映农村垃圾处理现状,贾东强先后深入到太和、兴隆、苗店、饶良、李店等乡镇的20多个自然村,走访群众60余人,最后结合自己所看到的“晴天垃圾堆满地、风天垃圾飞满天、春节期间垃圾堆成山、雨天垃圾像帆船”等现象,撰写了《增加自然村垃圾桶和垃圾运送车辆》人大建议,被县第十届人代会采纳。同时,贾东强在社旗县太和镇至唐河县源潭镇整修民生道路的问题上,走访群众近20名。然后,向镇人大递交了《关于整修太源路建议》,很快被采纳。

  还有,贾东强把保护和挖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作为人大建议进行撰写,他走进太和寨中原野战军后方医院、太和寨革命烈士陵园、王六庄红九军战斗遗址等地,撰写了一份高质量人大建议,被评为镇“优秀人大建议”。

  “大兄弟,你能想个啥好法子不?不让或者少让庄稼受水。你瞅瞅,今年秋收多作难,蹚着水薅花生,还得一袋子一袋子往外背......”2025年10月15日,贾东强在范楼村一家责任田里与村民王兰坡交谈道。贾东强看到今年秋季阴雨天气给群众收割带来的困难,就揣摩着写一条《加强秋作物田间管理》的人大建议,就忙里偷闲跑到群众家中蹲在屋里听他们苦处,或直接到地里看他们作难,并向他们征求下步解决办法。

  在2024年“7˙16”遭遇特大洪涝时,太和镇范楼村受影响严重,为此,贾东强带领由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抗洪抢险队”,拿着竹竿、照明电筒、大喇叭,一边向群众宣传抗洪自救知识,一边划片分组对险房进行排查。7月17日,他连夜帮助3组房子进水的王长付全家转移到亲戚家,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就这样,洪水过后贾东强看到唐河桥底河道杂物、树枝堆积,立即拿起工具,挽起裤腿下河当起了“保洁员”,拾捡白色垃圾,清理杂草树枝,对河两岸淤堵地方进行疏通,保证了河道清洁。

  在倡导文明上“动心”

  为了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倡导村民移风易俗、告别高价彩礼、厚养薄葬,动员广大村民投入到“文明幸福星”创建中,贾东强除了做好正常的政策宣传、微信推送、邀请艺人演唱优秀文明剧目外,还找到花甲老人朱青有,在县文化部门和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村里拿出5000元,于2018年办起了由朱青有担任团长的“移风易俗说唱团”,自编自导自演曲目,为经济建设“鼓”与“呼”,为社会文明“传”与“带”,为乡村振兴“呐”与“喊”。

  2018年4月13日晚,“移风易俗说唱团”首场演出在范楼村文化戏台上演,并进行了多场演出。随后,说唱团走出了范楼村,足迹踏遍太和这片红色土地,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严冬盛夏,或者是田间地头,都会有他们表演的身影和说唱的声音。尤其是新编创作出《新编三女去拜爸》《一个闺女比仨娃》《种菜能手马大哈》等一些反映移风易俗的文明曲目,一上演就赢得了乡亲们的好评。自“移风易俗说唱团”成立迄今,先后在本村或镇内演出7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万余人次。

  在调解纠纷上“动嘴”

  罗店自然村王某因宅基地问题,从2000年开始经常与邻居发生矛盾,虽经村组干部多次调解均不奏效。无奈情况下,村组干部于2022年10月把问题汇报给贾东强。

  得知情况后,贾东强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到问题真相。原来,王某与邻居房子之间有一条6米宽的空地,邻居按照要求没占用一分一厘,王某占用了2.6米,对方也没说一个“不”字。但得寸进尺的王某,还要全部占用,导致双方战火不断。

  “你已经占用两米六了,还要占,有理吗?你既知道是集体的路,为啥不知道集体的路是让大家走的。你要想和睦相处,你把占用两米六的房子拆掉,归还集体。”贾东强耐着性子苦口婆心地劝说道。进入2024年10月份,贾东强因考虑到王某两家往北是断头路,盖房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征得邻居谅解的情况下,再次来到王某家讲明情况,两家握手言好,一场宅基地纠纷终于画上圆满句号。“人家东强真是有耐性、有谋子,不愧是人民代表为人民。”群众纷纷点赞。

  由于贾东强用对、用活了在发展经济上“动脑”、在代表履职上“动腿”、在倡导文明上“动心”、在调解纠纷上“动嘴”的“四动”履职密码,所在的村先后被省司法厅评为“民事调解先进村”,被南阳市评为“法治示范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连续5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个人也先后被评为“全省民事调解先进个人”,南阳市、社旗县“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人大代表”。

  面对所取得成绩,贾东强不骄不躁,决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正在开展的聚焦“两高四着力”深化提升代表主题活动为契机,以不忘初心再出发、砥砺前行再创业的工作态度,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使蔬菜种植扩大到2000亩,把本村在湖南经销牛肉加工的“豫牛”招回来,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多走访群众了解民情,多寻计人民汇集民智,多用真情服务民生,为社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通讯员:社旗县  赵兰奇


版权所有:南阳市人大常委会      备案号:豫ICP备19026864号    

本站所有图片、信息均为南阳市人大常委会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