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人大在线问政: 聚焦国有资产管理 守好人民财产安全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管好用好这笔沉甸甸的“大家底”,事关发展全局和人民福祉。10月30日上午,一场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守好人民财产安全”为主题的在线联合问政活动,在西峡县人大代表联络总站举行,全县19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视频系统同步参与。13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街道议事代表与财政局、林业局、自然资源局等多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屏对屏”沟通,围绕县政府国有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交流,上演了一场“辣味”十足而又富有建设性的“现场考”。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守好人民财产安全”专题问政活动主会场
直面核心:“总管家”被问政,摸清家底补短板
“请问财政局,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总管家’,全县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分布情况如何?当前管理中存在哪些突出短板?”
活动伊始,人大代表的提问开门见山,直指核心,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国有资产“心中有数”的普遍关切。县财政局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全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企业资产、自然资源类资产等各类资产的规模与布局,并坦诚指出了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部分单位责任意识不强、制度执行刚性不足、专业人才欠缺等现实短板,同时提出了下一步将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强化资产统筹运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
由点及面:监督视角延伸,盘活增效成关键
以国有资产管理为切入点,本次问政的监督视野进一步拓展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教育信息化等更广泛的公共资源领域,体现出监督的广度与深度。
在问政现场,代表提问精准聚焦现实难题。有代表就闲置校产处置问题向教体局发问:“针对不同区位、不同条件的闲置校舍,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实现保值增值?又如何确保处置过程公开透明,让收益真正惠及于民?”这一问题直指闲置资产盘活中的“难点”与“堵点”,不仅关注“有什么”现状,更追问“怎么做”的路径。
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闲置校舍多位于偏远农村,因历史原因普遍存在土地性质复杂、产权不清等问题,导致统一处置困难,甚至衍生诸多遗留矛盾。下一步,教体局将报请县政府专题研究,推动建立闲置校舍处置长效机制,系统破解校舍盘活难题。
另有代表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十分关注,精准提出辣味十足的问题:“请问财政局,调研发现,部分国企存在盈利能力弱、经营机制不活、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下一步将如何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提问切中国企改革深水区,引发对国有资产提质增效的深入思考。
一个个具体而尖锐的问题,打破了以往汇报中常见的“一团和气”,既让被问政部门感受到履职压力,也让与会各方见证了人大监督的锐度与实效。

全县19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视频系统同步参与问政
凝聚共识:问答互动交锋,压实责任强监督
整场问政活动中,代表们紧扣“家底、管理、效能、安全”四大维度,围绕国有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展开提问。问题直击要害、有理有据,既体现了代表履职的专业深度,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资产安全的普遍关切。面对询问,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不回避矛盾、不推诿责任,应答中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诚意与决心。
在一问一答的互动交锋中,监督的刚性与深度得以充分彰显。当代表追问“财政局作为主管单位如何实施监管、是否设定年度管理目标”时,县财政局负责人坦言:“这个问题既尖锐,又有鞭策性。”这种直面问题的态度,不仅促进了监管思路的明晰,更在互动中凝聚起管好人民财产的共同意志。
问政的价值不止于“问”,关键在于“改”,核心要落在“效”上。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靳社强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要以此次问政为起点,在四个方面持续发力:要在“摸清家底”上再下苦功,夯实管理基础;要在“盘活增效”上勇于探索,推动资源流动起来;要在“健全法治”上持续深化,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要在“协同监督”上形成合力,切实提升监督效能。
此次联合问政,不仅是一次监督形式的创新实践,更是一次治理效能的实质提升。通过这场“红脸出汗”的现场交锋,进一步凝聚了工作共识,明确了工作方向,压实了工作责任。
下一步,西峡县人大常委会将以此次问政为起点,着力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将健全全口径、全覆盖的国有资产数据库与动态更新机制,推进管理系统互联互通与数据及时更新;大力推行“公物仓”与“资产共享平台”,促进资产共享共用、盘活增效;创新生态资产价值实现路径,积极探索林业碳汇等机制,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庞静洋 张松巧 冯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