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凤瑞街道:架起“连心桥”绘就履职新画卷
近年来,方城县凤瑞街道人大工委始终锚定“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主线,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履职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凤瑞解忧·民生面对面”活动深化、党建共建赋能基层治理、精准服务辖区企业三大核心任务,以务实举措搭建起联系群众、服务发展的“连心桥”,推动人大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人大力量。
深化“凤瑞解忧”机制,架起民生“连心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街道人大工委持续深化“凤瑞解忧·民生面对面”机制,将代表履职与民生需求深度绑定,构建起“收集诉求—分类处置—跟踪反馈”的闭环服务体系。
在诉求收集环节,街道人大工委创新搭建“线上+线下”双渠道。线上依托社区微信群、代表联络群等载体,开设“凤瑞解忧”专栏,方便群众随时反映住房维修、邻里矛盾、政策咨询等问题;线下在两个社区设立“人大代表联络室”,每周固定1天安排人大代表坐班接访,同时组织代表每季度开展“敲门行动”,深入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与群众拉家常、听意见,确保“民声无遗漏”。
针对收集到的诉求,街道人大工委建立分类处置机制。对政策咨询类问题,由接访代表现场解答,确保群众“问有所知”;对涉及社区管理的小事,如楼道杂物清理、路灯损坏等,协调社区及物业当天响应、3天内解决;对需多部门协同的难事,如老旧小区改造、断头路打通等,由街道人大工委牵头召开专题协调会,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全程跟踪督办。
党建共建聚合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群众感受最直接的领域。凤瑞街道人大工委坚定不移推行“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模式,将人大代表履职深度融入党建共建体系,构建“支部建在网格、代表沉到一线”的工作格局,以党建“红”激活治理“活”,破解基层治理痛点、难点。
在组织架构上,街道人大工委与街道党工委同心同向,按照“地域相邻、方便管理”原则,将辖区划分为116个网格,推选人大代表担任网格“民情联络员”,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人大代表”四级联动机制。代表定期参加网格党小组会议,与党员干部、居民代表共同商议网格事务,及时掌握网格内矛盾纠纷、环境整治、民生需求等情况,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针对基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专项监督。围绕环境卫生整治,代表们每月对网格内垃圾分类、背街小巷保洁、违规搭建等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现场拍照记录,通过微信群反馈给社区及街道城管办,督促限期整改;针对安全生产,联合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对辖区商铺、餐馆、出租屋等开展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排查隐患并建立台账,跟踪整改到位。
精准服务企业,赋能辖区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民生改善的基础,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大局。凤瑞街道人大工委始终把服务辖区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职责,组织人大代表访企业、讲政策、听民意、解难题,通过开展“代表助企”“政企座谈会”等系列活动,为企业发展“聚势”,为经济增长“蓄能”。
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街道人大工委建立“代表联系企业”制度,将辖区企业按行业分类,每位人大代表定向联系3-5家企业,每月至少走访1次,通过现场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发展思路,以及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代表们将收集到的问题逐一记录,形成《企业需求清单》,并与街道经济办、县相关职能部门对接,推动问题解决。
为优化营商环境,街道人大工委还组织代表开展营商环境专项视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企业负责人座谈、暗访政务服务窗口等方式,收集企业对行政审批效率、执法监管、政务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形成监督报告提交给街道经济办,推动相关部门简化审批流程、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服务质量。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凤瑞街道人大工委将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务实举措为抓手,在民生服务中彰显担当,在基层治理中凝聚合力,在服务发展中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凤瑞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通讯员:刘嘉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