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吴城镇: 深入基层“零距离”履职为民“心贴心”
“闲置校舍能否改造成养老互助点?”“村西头的土路啥时候能修?”近日,桐柏县吴城镇2026年市、县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工作接近收官,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拿出“接地气”的建议清单,为明年民生实事项目决策提供了民意基础。从9月起,代表们用“进站接访+田间走访+线上征集”的方式,把意见箱“搬”到群众家门口,让民生实事真正围着群众需求转。
村头听民意 服务暖民心
吴城镇人大主席团把征集工作往实里做,组织45名三级代表分片包联16个行政村,带着“问题清单”扎进基层。在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们每周定期坐班接访,听商户说“集镇停车位不够”的烦恼;到田间地头跟农户聊“农产品销路窄”的难题;去中小学校听老师讲“体育器材不足”的需求。3场实地调研、8场群众座谈会下来,累计覆盖群众1200余人次,收集的诉求从“修路灯”到“加医保报销点”,覆盖了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考虑到外出务工人员和老年人难出门,代表们还“线上线下”两头忙。通过电话跟在外务工村民唠家常,记下“希望村里建快递代收点”的建议;入户帮不会用手机的老人填需求表,把“增加村级义诊次数”的心愿录进民情台账。同时,在“吴城镇人大”微信群、村民群里发布征集公告,引导大家用“宛人e民生”小程序提建议,让在外的、在家的群众都能“说上话”。
聚焦“小切口” 解决大问题
“民生实事不能贪大求全,得挑群众最急的办。”镇人大主席高潮说,代表们把收集的诉求梳理成6大类,每一条都瞄准“小切口”,却能解决大问题。
看到镇中心小学有2间教室闲置,县人大代表左振海牵头调研,提出“招商引资改造成农产品加工车间”的建议,既能盘活资产,还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务工;针对群众反映的“农村路难走”,县人大代表们实地勘察了5条村组路,形成“分批次修缮村级道路”的建议,目前已标注出优先修缮的3条“断头路”;发现村里老人吃饭难,乡人大代表们联合提出“建村级互助养老站”的想法,计划利用闲置民房,让老人能就近吃饭、聊天。
争当宣传员 提升知晓率
在征集过程中,代表们不仅听意见,还当起“宣传员”,把往年民生实事的落实情况讲给群众听,让大家明白民生实事“在身边、真有用”。群众对征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大幅提升。
吴城镇人大主席团将把这些建议分类整理后,上报给市、县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持续跟踪关注,进一步推动群众的“心头事”变成明年的“暖心事”。高潮表示,民生实事不是政府“自拉自唱”,得让群众全程参与,这样才能画出大家都认可的民生蓝图。
通讯员:冯博 彭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