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杨营镇人大:探索“人大+纪委”监督机制 强化生态文明监督
去年以来,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镇平县杨营镇人大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探索实施“人大+纪委”联动监督机制,推动监督措施互补、监督成果互享,实现“1+1>2”监督实效,助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整合监督力量,构建协同监督体系
镇人大与镇纪委共同成立“人大+纪委”联合督查组,分4组开展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督查行动。行动中,镇人大动员全镇各级人大代表与镇纪委相关负责人一同通过现场察看、实地走访的方式,对各部门、村(社区)生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方面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根植基层、与群众熟络的工作优势,向群众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更好地督查工作作风情况,保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落实落细。
镇人大还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载体,运用镇人大之窗数字平台,设立人大代表信箱,拓宽反映环境问题渠道,收集人民群众意见建议,架好听民声、汇民智的“连心桥”。2024年,通过二维码及走访收集群众建议57条,办结率达99%。
聚焦重点领域,推动责任整改落实
“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门前屋后乱摆放行为较多,道路沿线的美观度还较差,个别存量问题还没有得到及时整改。”镇人大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攻坚,围绕垃圾清运、水源治理、大气监测等重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联合督查组分类梳理,建立问题清单,下发整改单,有力推动问题解决。在督查组的监督下,2024年镇平县杨营镇共建成“碧水绕村镇”河道17公里,实现了赵河沿线行政村全覆盖,水质整体稳定在Ⅲ类水以上,水体透明度达1米以上,“水下森林”的生态景观初见成效。
对照问题清单,联合督查组适时对存量问题开展系统分析,明确整改重点,做到紧盯不放,对少数整改进展缓慢的突出问题,逐一帮助明确责任,做到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推动问题整改闭环销号,提升全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在联合督查中,共下发整改清单52张,涉及问题102个,均已完成闭环整治,既彰显了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又拓展了纪律监督的精准度和深度。
强化制度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问题整改情况如何?”“今年各部门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做了哪些工作?”围绕以制度创新激发长效动能,镇人大及时听取督查组情况汇报,适时开展专题座谈。
通过探索形成“4+2+1”模式,即全年镇党委会议按季度听取4次专题情况,镇人代会以半年度、全年度审议2次专题报告,组织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当年度开展1次满意度测评,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镇落地、落细、落实。2024年全镇生态满意度测评总分为90.1分,位列全县22个镇街道第三,出境断面Ⅲ类水比例达100%,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镇平县人大常委会 耿强)